聽新聞
0:00 0:00

台灣首見致命元凶「米酵菌酸」!6招避免中毒 6大QA一次看懂

生活中心/施郁韻報導

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,造成2人死亡。(圖/翻攝畫面)

▲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,造成2人死亡。(圖/翻攝畫面)

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,造成2人死亡,首位呂姓死者解剖結果出爐,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實驗室,從呂姓死者身上的檢體,驗到毒素「米酵菌酸」,為什麼會導致中毒?這6招能預防中毒,安心將食物吃下肚,《三立新聞網》整理6大QA一次看懂。

一、米酵菌酸是什麼?

米酵菌酸是一種愛吃油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,該細菌出自「唐菖蒲伯克氏菌」,舊稱為「椰毒假單胞菌」,容易產生在22°C -30°C、pH 6.5-8、食鹽濃度<1.5%且含20-50%特定脂肪酸的食物 。

而米酵菌酸會抑制、殺死原先用於發酵的麴菌,使得產品污染、腐敗,它喜歡在椰子上生長,主要是因為喜歡特定的脂肪酸,此外,玉米中的油酸也是它的喜好之一。

二、米酵菌酸煮熟也沒用?

米酵菌酸是一種耐高溫的物質,即使在121°C滅菌條件下度過1小時,都還能保有毒性,因此一般米、麵食煮熟根本無法傷害它。

三、為何米酵菌酸會導致人體中毒?

它是一種抗生素,可以跟其他細菌或黴菌搶地盤,人類若食用到則會進入粒線體中,使酵素無法正常作用,導致細胞死亡,並讓人體引發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或全身不適,嚴重可能昏迷、死亡。

四、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

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,因此預防是關鍵,避免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。

五、米酵菌酸相關食品中毒事件

印尼曾在1985年首次報導與米酵菌酸中毒相關的死亡事件,莫三比克2015年因引用栗酒(發酵玉米粉飲料),導致中毒案件,大陸2020年因食用酸湯子(玉米發酵食品),導致中毒事件。

剩食應避免多次反覆加熱、冷卻,建議每次拿足量來回溫。(圖/資料照)

▲剩食應避免多次反覆加熱、冷卻,建議每次拿足量來回溫。(圖/資料照)

六、如何預防食品中毒

1、挑選新鮮、無腐敗的食材,並在適當環境保存(如低溫冷藏、冷凍保存),避免高濕高熱。   

2、烹煮前雙手與食材須經過清水清潔,烹煮時要高溫熟透,並避免食用不新鮮、未經專業處理的生食。

3、烹調時不要生、熟食混煮,或烹飪用具交叉污染。

4、烹調後的食物建議一餐吃完,或以保鮮膜、密封蓋封好直接放冰箱以4°C冷藏,或是置於65°C-70°C以上的保溫箱,即便是溫熱的食物,也不要在常溫下待太久。

5、剩食應避免多次反覆加熱、冷卻,建議每次拿足量來回溫,其他仍以冷藏保存,1、2天後沒吃完就丟棄,長期存放既沒營養又傷身體。

6、避免隨意自行進行食品發酵,很多中毒因素是由於自己不正確的操作所導致,並應避免製作「原料沒殺菌、中性下、常溫、無添加抑制劑」的發酵食品。若要實作可選擇常見的優格,其原料是殺菌鮮奶、加上優勢菌種,產品為酸性,均能避免壞菌生長。

加入 @setn 好友 #寶林茶室食安風暴

大數據推薦
熱銷商品
直播✦活動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