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新聞
0:00 0:00

寶林案死者驗出米酵菌酸!毒物醫40年沒遇過 洪東榮:疑配料黑木耳惹禍

記者潘靚緯/台中報導

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,各界認為可能是粄條引起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懷疑可能是配料的「黑木耳」惹禍。(圖/記者邱榮吉攝影)

▲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,各界認為可能是粄條引起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懷疑可能是配料的「黑木耳」惹禍。(圖/記者邱榮吉攝影)

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造成2死、5命危,還有多人中毒送醫,衛福部公布從第一位死者的血液中驗出「米酵菌酸」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,米酵菌酸非常毒,1到1.5毫克就能致命,「我從事毒物學研究3-40年,從沒有碰過」。目前各界認為是粄條可能受汙染,但他懷疑是禍首可能是業者使用的配料「黑木耳」,廚師泡發黑木耳泡前未清洗,或是浸泡在常溫的水太久,很容易讓細菌孳生,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。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,黑木耳浸泡在室溫過久,或未清洗,很容易讓細菌增生。(圖/翻攝畫面)

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,黑木耳浸泡在室溫過久,或未清洗,很容易讓細菌增生。(圖/翻攝畫面)

洪東榮表示,米酵菌酸毒素首先在印尼被發現,是米類、玉米或木耳發酵過程不衛生,容易被廣泛存在於環境之中的唐菖蒲伯克 (霍爾德) 氏菌污染,產生米酵菌酸毒素。他從寶林茶室炒粿條的配料中看到有黑木耳,他懷疑,廚師可能烹煮時,把冰箱剩餘的「黑木耳」順便拿出來用,也許黑木耳在泡發前未充分清洗,加上沒有放在冰箱,或是浸泡時間過久,前陣子台灣天氣炎熱,細菌有可能因此增生,由於米酵菌酸無臭無味,廚師拿來使用造成中毒。

洪東榮指出,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也曾在食安管理上發出警告,包括白木耳、黑木耳泡發前,一定要經過徹底清洗,去除殘留細菌,浸泡時一定要放入冰箱,避免泡隔夜,由於米酵菌酸只要1到1.5毫克就可致命,大致相當於一朵木耳增生的菌量,因此黑木耳遭汙染的可能性相當大,建議可檢驗業者使用的黑木耳,但一般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,因為也不是每朵木耳都有唐菖蒲伯克 (霍爾德) 氏菌,若擔心細菌增生,可依照新加坡建議,浸泡時滴入檸檬汁或醋減少細菌增生。

唐菖蒲伯克 (霍爾德) 氏菌普遍存在空氣中,若黑木耳泡發前未清洗,或是浸泡時間太長或氣溫濕熱,容易滋生細菌,寶林茶室的炒粄條,配料剛好是黑木耳。(示意圖/PIXABAY)

▲唐菖蒲伯克 (霍爾德) 氏菌普遍存在空氣中,若黑木耳泡發前未清洗,或是浸泡時間太長或氣溫濕熱,容易滋生細菌,寶林茶室的炒粄條,配料剛好是黑木耳。(示意圖/PIXABAY)

米酵菌酸一般來講,會出現在發酵玉米粉、乳製品等含脂肪高的食材,目前發現最多的是「椰肉」,東南亞地區人民會把椰肉拿來發酵,產生比較多的植物蛋白,來取代動物蛋白,作為營養補充的食品,要是發酵過程不乾淨就容易造成中毒。
 

由於米酵菌酸只要攝取1到1.5mg,就足以抑制人體粒線體的運轉,造成身體大當機,影響腦、肝臟及腎臟等器官衰竭,洪東榮表示,他從事毒物學研究近40年,從沒遇過,目前沒有解毒劑可以用,醫界對於解毒機轉不清楚,要攝取多劑量以上會中毒,目前也沒有文獻佐證,或許可以用N-acetylcysteine(NAC)解毒劑搶救,這種解毒劑主要用於乙酼氨酚(如普拿疼)中毒,由於兩者中毒有許多相似之處,或許可以嘗試,但目前沒有實證資料。
 

加入 @setn 好友 #寶林茶室食安風暴

大數據推薦
熱銷商品
直播✦活動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